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
  • 评论
  • 收藏

肥乡新媒体 2022-08-19 450 10

以稳预期实现稳经济

刑事律师王平聚 http://www.wangpingju.com/

  5月份主要宏观数据已悉数公布。整体来看,疫情冲击有所减弱,各项指标环比上升,特别是复工复产进度明显改善,正带动经济走出低谷。不过,服务业和消费仍然偏弱,房地产仍未见底,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落细稳增长政策,改善各方预期。

  从生产端看,5月份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工业好于服务业。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.7%,好于上月的-2.9%,超出市场预期,复工复产加快和供应链修复带动制造业生产回升,成为主要拉动力量。与此同时,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-5.1%,好于上月的-6.1%,但改善幅度不大,且历史上首次出现连续3个月负增长。

  从需求端看,5月份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外需强于内需。受外贸物流改善、清关速度加快等因素拉动,按美元计,出口同比增长16.9%,较上月回升13.0个百分点,明显强于市场预期,但进口增速仅由零增长反弹至4%,慢于出口增速,显示内需已走出低谷,但仍然相对偏弱。

  从内需看,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相对稳健,前者受益于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和基建项目加速落地,后者受益于终端需求边际好转以及疫情扰动减弱。与此同时,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消费仍然偏弱。

  1-5月,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-4.0%,在1-4月-2.7%的基础上继续下滑。整个房地产产业链目前仍处于震荡寻底状态:一方面,房企拿地和新开工意愿不强,1-5月新开工面积同比-30.6%,弱于1-4月的-28.4%;另一方面,居民购房意愿同样不强,1-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-23.6%,较1-4月的-20.9%继续放缓。

 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为-6.7%,较上月的-11.1%有所收窄。除了餐饮消费继续受疫情压制,降幅超过-20%之外,失业率居高不下、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等因素也不容忽视。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.2个百分点至5.9%,但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上升0.2个百分点至6.9%,16-24岁人口的失业率上升0.2个百分点至18.4%,继续刷新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,显示大城市和年轻人口的失业情况更为严峻。

  总体来看,在政策支持之下,经济正在走出低谷,三重压力中的“需求收缩”和“供给冲击”都有明显好转,但“预期转弱”则有待进一步改观。为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,稳住经济大盘,还应从稳定预期角度加力。

  一是应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。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是导致预期不稳的重要原因。5月初,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要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、精准性、针对性,坚决防止简单化、“一刀切”和层层加码等现象,坚决做到“九不准”。同时,要避免盲目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。

  二是要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。针对有的地方存在稳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不精准、工作简单化“一刀切”、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,6月8日,国常会督促地方抓紧整改,并且要结合实际抓落实,尤其是要清理不利于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和管理措施。6月15日,国常会再次强调要抓住时间窗口,注重区间调控,既果断加大力度、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,又不超发货币、不透支未来,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,稳住宏观经济大盘。

  三是要稳定各方信心和预期。信心比黄金比更重要,只有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足够信心,企业才有意愿扩大投资、居民才有意愿扩大消费。最近几次国常会都围绕稳预期展开,包括要求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,提升对外开放水平,以及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加大政策支持,用市场办法和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。

  需要指出的是,相关数据和分析表明,当前经济政策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。下一阶段,需要将各种政策措施落实落细,稳定各方预期,“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”。

  (作者系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)

(文章来源:中国财经报)

文章来源:中国财经报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分享

邀请

下一篇:暂无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(0)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肥乡新媒体  

© 2015-2020 Powered by 肥乡新媒体 X1.0

微信扫描